公告通知
gonggaotongzhi
当前位置:公告通知
以农业社会化服务推进“三品一标”建设的思考——基于对福建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调研
发布时间:2021-10-18 16:39:11| 浏览次数:

推进“三品一标”(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是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的重要举措。推进“三品一标”,小农户是主体也是难点,离不开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引领支撑作用。课题组就此赴福建省古田县、建瓯市、建阳区和武夷山市等4个县市区8个乡镇开展专题调研。从调研情况看,小农户在不改变土地经营权的情况下,将部分或全部生产环节委托给服务组织,服务组织应用先进的品种、技术和装备等,实现了小农户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组织化、社会化,畅通了“三品一标”落地见效的渠道。

微信图片_20211018165040.jpg

农业社会化服务推进“三品一标”的做法与成效

福建省九成耕地位于丘陵山区,农业资源丰富,特色农业发展迅速。近年来,福建大力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发展重点面向小农户的农业生产托管,在服务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食用菌、茶叶等经济作物的社会化服务,有效促进了“三品一标”。   

破解小农户良种推广应用难题,促进品种培优。在粮食生产方面,宁化县引进中科院3个品系6个品种及23个后备品种提升“河龙贡米”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质量,河龙乡大洋村贡米优质稻服务组织通过为周边农户提供购、耕、种、防、收、售等“保姆式”托管服务,推广应用新品种,产量和效益明显提升,亩产增加8%~12%,亩均产值达到12000元。食用菌是古田县的特色主导产业,前些年,古田县开发了优质食用菌品种37个,但一直难以推广入户。近年来,古田县支持发展菌包托管服务,由服务组织选择优质菌种,解决了小农户盲目选种难题,促进了优质菌种推广普及,推动了菌种升级换代。福建天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菇农提供菌包培育托管服务,感染率控制在0.1%以内,远低于农户自行养菌的平均感染率8%。采用优质菌种后,生产周期从60~90天缩短至45~50天,每年可以多出1~2次菇,增收5~10万元,菇农对优质菌种的接受度迅速增加。实践表明,通过服务组织为小农户提供的生产托管服务,采用良种生产,能破解小农户盲目选种、用种的难题,打通良种推广的“最后一公里”,从源头提高农产品品质,从而进一步促进品种培优,形成品种持续升级的良性循环。  

破解小农户绿色生产难题,促进品质提升。福建是产茶大省,但一直受农残超标影响,通过服务组织为小农户提供专业化绿色防治服务,解决了农残超标问题。建瓯市支持服务主体提供绿色防控服务,如福建司雷植保技术公司为农户提供茶园生态植保全程托管服务,与传统化学防治相比,减药70%~80%甚至零使用,亩产增加30%,价格每斤提高20~50元,产值每亩增加2000元以上。近年来,古田县大力发展食用菌社会化服务,由标准化菌种厂、烘干厂为菇农提供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的作业环节托管服务,包括原辅材料供应、菌种生产、菌筒装袋、高压灭菌、菌丝培养、鲜品烘干等环节,菇农只负责技术含量较低、需要精细化管理的栽培管理环节,形成“县域工厂化”托管服务模式。这种模式生产出来的食用菌品质明显提升,以茶树菇为例,菌筒出菇整齐,产量提高20%以上,每斤鲜菇售价比菇农自行接菌的价格高出1元。通过农业生产托管破解小农户组织难度大、成本高,难以监管等问题,在种子以及耕、种、防、收等生产环节采用统一模式和标准,让农产品达到相对一致的品质。  

有利于小农户分享价值链提升、产业链延长的收益,促进品牌打造。小农户分散生产的品质不统一,难以达到品牌的要求。品牌打造本身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能力门槛高,小农户难以参与进来。在生产托管经营方式下,通过标准化生产提升品质,使小农户达到了品牌农业要求,为品牌农业发展创造了条件。如古田县有了社会化服务支撑,“十方田”县域公用品牌发展迅速。小农户通过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不用担心销路问题,价格达到1.5~1.6元/斤,而普通稻谷只有1.1元/斤。建瓯市瑞福农机合作社通过为小农户提供全程托管服务,统一了农资、作业、管理、销售,使小农户种植的西兰花达到了“高瞻西蓝花”品牌的要求,产品直供大型超市和电商平台,从中小农户享受到5%~10%的溢价收益。实践表明,发展农业生产托管,实现小农户标准化生产,是推进面向小农户品牌打造的重要前提和不可或缺的抓手。同时,品牌打造也是社会化服务的必然选择和重要内容,将优质优价变成小农户实实在在的收益,为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整合小农户分散生产环节,促进标准化生产。标准化生产是农产品品质提升、品牌打造的前提,最大难题是克服小农户分散的生产方式和非标准化作业。菌包培养、烘干是决定食用菌品质的关键,也是导致小农户分散生产质量不齐的关键所在。古田县建成标准化菌种厂13家、烘干厂50多家,为菇农提供菌包培养和烘干托管服务,实现了统一菌种、统一烘干。两个环节都接受托管服务的菇农,生产的食用菌规格齐整,色、香、味、形俱佳。银耳菌包接种,小农户自己干成功率为80%左右,托管后成功率达到99%以上。在建瓯市,人工给庄稼打药,一人一天最多喷洒十亩地,效果也不行,用上无人机之后,一架无人机一天能喷洒300多亩地,喷洒的也更均匀。农业生产托管为主的社会化服务不仅实现了小农户生产环节的标准化、社会化、集约化,还推动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产业化、高效化,形成了“三品一标”推进的原动力。实践表明,加快推广生产托管,让小农户广泛接受农业社会化服务,是“三品一标”落地见效的必然选择。

制约因素

要顺利推动“三品一标”,必须重点面向小农户,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托管为主的社会化服务,但受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影响,还面临一些制约因素。

认识不到位。调研发现,一些地方对农业社会化服务推进“三品一标”重要性和作用认识还不到位,尤其是小农户完全接受并认识到位,再到转变农业生产方式还需要一个过程。托管服务中不少是小农户急需,但又“看不到”“摸不着”的高技术含量服务,短时间内不能被小农户信任,难以推广普及。在古田县,菇农对统一装袋、高压灭菌、集中烘干等传统服务认可度较高,但对菌筒接菌、菌丝培养等技术含量高的环节托管不太放心,担心出现菌种质量、运输破损、堆压烧菌等问题影响收益。实际上,专业化服务主体完全能保证这些环节的服务质量。可见,如何让小农户充分了解、认识到服务实效,是加快社会化服务发展的首要前提。

服务主体散弱小、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在实施农业生产托管项目前,福建省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发育不足,服务组织数量小、实力弱,以农机户、合作社等为主(2019年全国两类服务组织数量占比分别为49.9%、31.1%),服务质量意识不强、业务范围有限,远不能满足小农户的迫切需求。项目实施以来,服务型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集体经济组织等服务主体迅速发展起来。有大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工商企业、社会资本进入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产业迅速发展。这些服务主体规模大、装备新、业务专、服务全,有技术优势,但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业务模式、运营方式等尚处于与小农户的“磨合”过程,利益联结机制较散、服务经营风险较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压力较大。

组织带动小农户费时费力。规模小、土地碎是福建省小农户的典型特征。福建省户均承包地仅有2.6亩,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1/3,且山垅田比例大,细碎化程度高。建瓯市有一农户一亩地分成了30块。面向这样的小农户提供服务,社会化服务效率低、成本高。服务组织更乐意为规模种植户提供服务,不愿意为小农户服务。但调研也发现,一些地方农业生产托管的发展正在倒逼小农户自发联合,集中连片、形成规模,以对接托管服务组织。一家飞防服务主体负责人反映,“如果面积小于50亩,我们是不会去的,去了也是亏本,收的钱连付运输无人机和飞手人工的成本都不够。但如果小农户的作业需求能集中到50亩以上,我们就乐意去服务,如果面积更大,价格还能更优惠”。因此,组织小农户和推动土地整治是加快农业生产托管发展必须重视的两个重要条件。

支持政策不完善。当前正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农业生产托管项目,推动农业生产托管发展的效果十分明显。很多市场主体受项目引导,看到光明前景,坚定了信心,社会资本正加快进入这个行业。一家服务主体负责人说,“我原来是干红木家具加工的,但是农民出身,对土地很有感情,听说政府有政策支持鼓励,我就想着进入这个行业。”不少服务主体尚处在发展初期,实力较弱、服务市场尚未完全打开,面向小农户开展服务又面临成本较高、组织较难等问题。服务组织发展壮大需要一个过程,急切需要长效的产业政策支持机制,激发他们对从事农服行业的信心。因此,要确保农业社会化服务持续发展,既要“扶上马、送一程”,巩固扩大项目成果,又要及时明确政策预期,建立长效支持机制。

政策建议

要通过加大支持力度、创新支持方式,大力推进以农业生产托管为主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支持农业生产托管成为顺利实施“三品一标”行动的重要抓手。

培育多元主体。支持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加快发展,提高专业化服务能力。引导鼓励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运用农业最新科研成果、最新技术,提高科技支撑和创新驱动能力。支持发展面向小农户服务的服务组织联盟,加强与种业、农资、市场营销等的联结。

整合服务需求。积极支持引导村“两委”、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农村能人等发挥作用,组织推进小农户实现服务需求连片,统一开展农业生产托管,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

持续实施项目。建议加大生产托管项目的支持力度,增加项目资金总量,扩大项目覆盖范围。项目资金要向社会化服务主体倾斜,特别是鼓励向服务小农户的主体倾斜。要合理确定支持的服务规模、服务模式、实施周期,加快培育服务市场,发展壮大社会化服务产业。

出台配套政策。加快丘陵山区耕地整治。抓紧落实出台针对服务主体的用地、税费、信贷、保险、担保、培训、人才等配套支持政策。参考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政策,创设具有针对性的新型农业服务主体支持政策,以明确政策预期,形成政策支持的长效机制。

加强示范引导。通过建立农业生产托管示范基地、示范户等,引导小农户相信并接受社会化服务。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发掘典型案例、推广典型模式。创新宣传工作形式,发挥村级组织作用,通过标语、小视频等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结合特色文体活动,帮助小农户了解农业社会化服务。

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调研组(调研组成员:毛德智、李琳、芦千文、蔡保忠)

来源:中国合作经济学会

技术支持:创世网络
地址:青岛市城阳区长城路700号
备案号:

鲁ICP备2021012072号